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 |
|
整合資源建立生物醫藥豬模型研發基地 |
|

實驗動物是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生物資源,其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水平深刻影響著生命健康發展質量。
“全球科學家利用大小鼠等小型動物開展研究,在認識疾病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量臨床2、3期失敗的事例告訴我們,對于臨床轉化醫學,小型動物的藥效實驗成功率并不理想。”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告訴記者。
印遇龍表示,當務之急是在更接近人類的大動物模型中開展相關研究。豬與人類在解剖學尺寸和結構、生理學、免疫學以及基因組等方面相似,在異種器官移植、疫苗及藥物研發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與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家畜模型相比,豬的多種屬性具有優勢,包括生育時間短、產崽多和基因組易編輯等。近年來,豬已經成為人類異種移植的首選動物,并在藥物開發和毒理學測試中用于安全劑量的確定。
印遇龍透露,異種器官移植的最大障礙是免疫排斥,湖南省的專家團隊正積極開展基因編輯豬的研究,以達到降低免疫排斥反應、減少豬內源性病毒傳播的目的。同時,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人類重大疾病的豬模型,為藥物和疫苗研發提供最優載體。
“基因編輯豬的主要研發基地位于北京、云南、四川和廣東等地,因此異種器官移植的專家需奔波多地才能完成相應的手術,極大限制了技術迭代和臨床推廣。”印遇龍表示,需要把當前的優勢研究資源整合起來。
印遇龍建議國家在湖南省建設生物醫藥豬模型研發基地,為提高我國生物醫學基礎研究水平和醫藥產業創新能力提供關鍵的條件支撐。
具體而言,他建議有關部門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形成政策合力,對湖南省建設生物醫藥豬模型研發基地給予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由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干部、湖南省主管領導干部以及醫學、畜牧等領域的院士和專家組成工作專班,結合“芙蓉實驗室”和“岳麓山實驗室”建設,推進生物醫藥豬模型研發基地立項并盡快啟動建設!
(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3-03-10 第1版 要聞)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3年4月刊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