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倪思潔 來源: 發布時間:2023-5-8 16:36:37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
科研管理要給“中間層”自主權

  “目前我國的科研管理體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立起來的,主要形式是項目競爭。這種管理體制相當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課題組,完全忽略或跳過了關鍵的中間層——科研單位。”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說。

  他表示,當前,我國科研項目一般由科學家或項目組直接向相關部委申請;各部委的司局或處、中心等組織臨時性的專家委員會對項目進行評審;科學家或項目組所在單位有保障義務和財務管理責任,但因為項目不是自己選的,單位既沒有資源也沒有權力對項目任務進行調整,同時也不對項目的缺失或對錯負責。

  “單位對領域的發展方向和路線選擇既無決定權,也無明確責任。”王貽芳認為,這樣的管理體制沒有充分發揮科研單位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也沒有充分利用科研單位的管理資源。

  他建議,授權部分科研機構開展科研管理改革試點,充分發揮科學家和科研單位在選題、立項、布置和分配任務方面的作用,賦予自主權。

  在具體操作辦法上,王貽芳建議,政府管理部門把部分選題和立項決定權交給科學家、科研單位或領域內的科學家共同體(小同行)。選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央直屬科研單位,依照過去獲得的競爭經費,按比例(如10%)給予其穩定支持經費。

  對于試點單位,王貽芳建議,應制定穩定的經費管理制度,并與中央部委簽訂任務書,就經費的使用范圍、管理方式等作出約束和承諾。試點單位還應利用這筆穩定支持經費開展核心能力建設,確保不發生“卡脖子”問題;自主部署研究項目,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研究,獲得重大成果;確保完成國家賦予的長期和重大任務,提升我國/單位在本領域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對于項目遴選和評估,王貽芳建議,項目的選取應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由試點單位的學術委員會和外部的專家顧問委員會給出評估意見,最后由單位領導決策。外部的專家顧問委員會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小同行)10~20人組成,其中一半以上應該是國外專家(不涉密的前提下)。上述穩定支持經費的預算、執行與成效應該經過該委員會的年度評估與審查!

(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3-03-10 第1版 要聞)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3年4月刊 封面)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