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實踐,我體會到“管理”確實有科學成分在其中。無論是科研還是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判斷一個目標是否可行,不能只看表面?谔柡暗庙,執行不落地,早晚出差錯。
對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制造或提出科學問題很重要,這種能力是判斷科研工作者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標?蒲泄ぷ鞑荒苁叭搜阑郏掠陂_創新領域、提出新問題。但是,真正能解決問題同等重要。我們經常聽說某位科學家驗證了愛因斯坦的某些理論,如引力波,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問題當然不是后者提出來的,但在驗證與解決問題中,同樣涉及大量的創新。
對于科研來說,執行時間并不是最大的障礙。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已經進行了快100年并可能持續下去。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托馬斯•帕內爾突發奇想,想看看瀝青的滴漏過程。瀝青不是液態的水,打開開口就能滴落。但在時間效應下,只要時間足夠長,看似固體的物質也會呈現塑性,比如我們熟知的地幔。在百萬年尺度上,地幔也會形成對流,控制板塊運動模式。具體到瀝青上,目前的實驗發現大約每10年會滴落一滴,我都能體會到實驗人員看到瀝青滴落時的激動心情。
與科研相反,在管理中,我們的思路要反過來。首先,不要去制造行政問題,要及時解決問題。行政管理流程更像人體的血管,從心臟到動脈再到毛細血管末梢,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流程。在這個體系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是重大的健康隱患,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改善,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我們來列舉管理中是如何產生問題的。
對于基層和中層管理層,業務不精是最常見的問題,這個問題通過業務提升和換人基本就能解決。常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信息堵塞。由于被遺忘或者辦事員信息交接不暢,信息沒有被進一步上報,導致沒能及時決策,貽誤了時機,或者由于時差造成了法務糾紛,等等。
解決信息堵塞問題,需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如果過分強調信息要及時傳達,造成的一個后果就是基層不再積極擔責,所有問題又全部積累到決策層,效率會很低下。因此,積極和同事溝通、尋找問題所在、建立充分的信任、提高士氣很重要。其次,要在制度和流程上積極防范信息遺漏。比如,對于紛繁復雜的檔案管理,需要建立高效的數字化與自動化管理平臺,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部門之間缺乏積極配合,也是產生問題的重災區之一。一件事情的解決可能需要兩個或者更多單位之間的溝通協作,本部門的決策需要另外一個部門的決策作為依據。如果合作部門效率低下或者沒有及時反饋,就容易造成信息堵塞。
一線工作人員要把握一個準則,即有限責任。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范圍,基層工作者和上級領導的責任并不一樣。基層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主動承擔領導者該承擔的責任,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理解力不到位,這種行為可能反而會添麻煩。每個員工一定要清楚自己需要承擔的職責,超過自身職務的事情一定要及時上報,和領導積極溝通。
科研與管理有著很大不同,但在解決問題上,確有很大的相通性。面對一個復雜問題,需要科學地進行分解,找出主要矛盾,盡量切割復雜因素之間的關聯度,做到一碼歸一碼,事情就會容易解決得多。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一團亂麻。
在管理中,要充分用好法務,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不怕打官司,打官司反而能把事情梳理清楚,也可以及時發現管理中的一些漏洞,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
我曾經想當然地認為,建立一所新大學,找一所現成的大學參考一下管理模板不就行了嗎?
在實踐中逐漸發現,這根本行不通。管理不是簡單的是與否,管理模式和體系與一個單位的文化與歷史沿襲密切相關,單位所在的城市文化和經濟水平一樣影響著其具體的管理模式。在發展中,每一個單位的目標也不一樣,資源投放和所需人才梯隊也不會完全一樣。文化、資源、人脈都不同,管理模式當然就會不同。比如,一個新單位自然不會特別在意退休制度,因為根本沒人退休。
這種歷史沿革其實也是造成管理矛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過去的創新方案,慢慢會變得落后和過時,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造成很多問題。但是,每一項政策和管理制度又有根深蒂固的慣性,貿然去改,反而會引發新的矛盾。所以,如何調和發展與固有制度之間的不匹配,具有不小的挑戰性。
科學需要管理,管理也是科學。■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4年2月刊 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