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 |
|
AI時代更需警惕“信息病毒” |
|
“科技倫理跟科學一樣重要,只有在倫理的約束下,才能確?茖W朝正確的方向發展。”2024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在第二屆中國科技倫理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在生命科學領域,倫理向來是一個重要議題。高福指出,倫理學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學問,講倫理必先講道德。生命倫理學是把倫理學原理應用于生命領域,尤其是醫學領域中有關倫理道德問題的學科。
在萬物互聯、人工智能(AI)加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倫理的內涵也必然需要隨之發展。
高福引用了著名哲學家羅素在一次采訪中的回答,強調科技倫理的核心是道德,本質則是哲學問題。“一個是智慧,當你在做任何研究時,都需要不斷問自己,什么是事實以及事實揭示了什么真相。另一個是道德,愛是明智的,而恨是愚蠢的。”
在高?磥恚斍坝绕湟⒁庥商摷傩畔⒁l的問題。“我曾經讓學生調研晝夜節律對疫苗接種效果的影響,他找到5篇論文,只有1篇是真實的,另外4篇都是AI編造的。”
當真真假假的信息混雜在一起,人們越發無法判斷信息的真實性,而社交媒體又加速了這些虛假信息的傳播,高福將之形容為“信息流行病”。
“‘信息流行病’的英文是infodemic,由information和 epidemic合成。‘信息流行病’是‘信息病毒’引起的,其英文是information virus,我把它們合成為inforus。”高福說。
“‘信息病毒’和謠言不一樣,謠言能夠輕易識別,但‘信息病毒’是指在謠言中夾雜著一些真實信息,導致難以識別。”高福解釋。
高福認為,“信息流行病”和“信息病毒”已經催生出一個新學科——“信息流行病學”(infodemiology)。如果說社交媒體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生成式AI的發展和大量使用,則使信息的真實性越發難以界定。
為此,科普工作十分重要。“科普是社會疫苗,做科普打疫苗,可以預防‘信息流行病’。”近年來,高福每年都會寫1至2本科普書,呼吁廣大科研人員在科研之余,積極投身科普工作,引導公眾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增強對“信息病毒”的免疫力。
在報告中,高福再一次倡導了4C原則:Cooperation(合作)、Competition(競爭)、Communication(溝通)、Coordination(協調)。他強調,科學發展需要一定的競爭,但更需要合作,高效的溝通交流和充分的意見交換十分必要。
“科學無國界,本質是回答全人類未知的問題,這決定了科技倫理的規則也應該是全球性的。”高福表示。正如此次論壇的主題“跨越邊界,共塑未來”,解決科學問題需要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通力合作,對事關科技向善的倫理也需要跨越國界,制定全球一致的倫理標準。■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4年12月刊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