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晶 陳鳳 石林 來源: 發布時間:2025-3-1 10:29:9
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
國家叫我們干啥就干啥

  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曾在入黨志愿書中這樣寫道:“我認識到黨所進行的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崇高最偉大的事業……只有把個人短暫的生命融合在這個億萬群眾的偉大事業里,貢獻給這個光輝的事業,生命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侯洵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決心,克服重重困難,不斷攀登科學高峰。他深知,個人的榮辱得失微不足道,唯有國家的繁榮富強才是心中所求。他甘愿犧牲個人利益,將每一份資源、每一分精力都投入科研事業,為祖國的科技進步貢獻全部的力量。

 

埋下救國強國的種子

 

  1936年,侯洵出生于陜西咸陽。他的童年是在炮火紛飛中度過的,父親也在此期間為國捐軀。當時的西安,日軍的飛機一過潼關就會拉響警報,侯洵和鄉親們就躲到防空洞里。

  日寇的侵略轟炸、舊中國的積貧積弱、抗戰時父親的犧牲……目睹一切的侯洵在心底埋下了救國強國的種子,艱苦環境磨練了他堅韌的意志。

  1959年侯洵從西北大學物理系畢業,1960年在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進修一年,1962年3月起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工作,產出了累累碩果。這也是侯洵選擇的報國之路。

 

“做實驗就做實驗,這是國家需要”

 

  早期的侯洵一直從事有關磁約束受控熱核反應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1962年進入西安光機所后不久,領導便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從理論研究轉向實驗研究,從事高速攝影的快門研制。盡管從理論到實踐的跨度較大,但侯洵當即表示:“做實驗就做實驗,這是國家需要!”

  1963年5月,西安光機所承接了為我國首次核試驗研制高速攝影機的任務。年僅26歲的侯洵與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僅用8個月就完成從任務認領到產品交付,獲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關鍵判據之一。

  隨后,針對傳統克爾盒高速快門存在驅動電壓高、消光比低、像質差等缺點,侯洵在國際上比同行早兩年提出雙楔型克爾盒理論模型,并基于該模型成功研制應用于我國核試驗的大口徑克爾盒高速相機,實現了百納秒時間分辨成像,獲得了高像質的原子彈爆炸瞬時火球變化系列圖片。

  侯洵還參與研制成功用于地下核試驗的電視—變像管高速相機、用于研究導彈重返大氣層表面燒蝕情況的變像管高溫測量儀等高性能裝備,這些工作均為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兩彈一星”工程對高速光學測量設備的急需,1985年與兄弟單位其他項目一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回國效力義不容辭

 

  1979年8月,侯洵與兩位同事被派往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進修,該院是一所具有世界頂尖科研水平、師資質量和經濟實力一流的著名大學。面對倫敦街頭的繁華景象,侯洵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到最先進的理論技術,在規定期限內圓滿完成學業,用科技力量讓祖國富起來、強起來。

  進修期間,侯洵將寶貴時間全部傾注于課題研究。他和兩位同事省吃儉用,從并不寬裕的生活費中擠出經費,購置了西安光機所當時急需的電動計算機。

  進修結束后,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希望侯洵能留在英國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并承諾給予他豐厚的經費支持。但侯洵毅然選擇回國效力,他說:“中國科學院成組配套派我們三人出來進修,學成回祖國效力是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

  由于有在國外研制皮秒變像管高速攝影技術的基礎,回國后,他們很快就做出了屬于自己的皮秒條紋相機。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上世紀60年代,西安光機所的實驗室條件非常有限,自制實驗設備是常有的事。

  比如,在研制克爾盒相機時需要制作克爾盒。所謂克爾盒,其實是一種內裝一對電極板并盛有高純硝基苯液體的玻璃盒子。制作盒體,需要用火焰將光學質量的玻璃窗片熔化黏接在盒體上。

  但當時西安連煤氣都沒有,侯洵就和同事們找來一個汽油桶,內裝部分汽油,通上兩根管子。一根管子插進汽油里,拿空氣壓縮機向桶里打氣;另一根管子在油面之上將帶有汽油揮發物的氣體引出,形成可燃氣體。燃氣配出來了,但設備不能一直打氣,不僅浪費,還很危險。于是,他們用一根U形玻璃管自制了一個能夠自動控制氣壓的器件。東西雖然簡單,但解了燃眉之急,保證了研制進度。

  如今,大多數研究設備都可以花錢買到,無需自研。對此,侯洵有自己的看法。“應該鼓勵科技人員根據自己的研究需要,親手研制相應的儀器設備,這樣做出來的成果會更有意義和原創性。”“如果只是花大價錢買國外設備,做點‘換湯不換藥’的實驗,發幾篇論文了事,這種做法不但是對國家金錢的浪費,更是對人才的虛耗。人家早就做過的事情,能有什么創新呢?又能解決國家多少實際問題呢?”

  侯洵一直秉持自主研制的信念,做出許多具有創新性或國內首創的工作。如在國內最先研制成功透射式砷化鎵陰極和場助光電陰極;研制成功直徑100毫米的微通道板X射線像增強器,尺寸當時領先國內外;為解決靶場測試中暗、小、快、多目標的難題,提出采用脈沖激光照明、干涉濾光片抑制背景、像增強器增強目標圖像的方法,成功研制出我國新一代光測設備;帶領團隊先后研制成功飛秒激光器、條紋相機與瞬態測試設備等9種設備,推動我國超快激光技術和超快現象研究。

  侯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靠的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堅強意志、奉獻精神和實干勁頭。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1991年,得悉國家計委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籌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后,侯洵立即組織研究所做了大量工作,提交了申請書和建設方案。

  當時,中國科學院推薦侯洵為國家計委遴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審專家,于是他提出由西安光機所研究員陳國夫擔任實驗室主任。一番評審后,西安光機所申報的實驗室名列第一,成功獲批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很多人為侯洵未能擔任親手籌建的實驗室主任感到遺憾,但他卻說,能為研究所和國家建一個重點實驗室就很高興。

  工作中,侯洵總是將拳拳赤子之心、濃濃愛國之情融入生命底色。無論在任何崗位上,他都將自己無私奉獻給科研事業、奉獻給社會、奉獻給國家,不求任何回報。年紀大了后,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揮余熱,用行動詮釋對事業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責任。

  1991年,侯洵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除科研外,他還十分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先后培養近百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的學生后來大都成長為瞬態光學或半導體光電子器件領域的骨干。2021年,侯洵在獲得陜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后,主動提出向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基金會捐出100萬元獎金,設立“超快科學”教育基金。

  在60余年的科研歷程中,侯洵在祖國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在科研道路上敢于創新,他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光學事業發展奉獻了全部力量。

 

行得正坐得端 絕不以權謀私

 

  對于領導干部,侯洵認為,干部要有威信,必須行得正、坐得端,廉潔奉公,絕不以權謀私。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擔任西安光機所所長的8年間,侯洵出差只坐過兩次出租車,還是因為要趕飛機。他從沒有住過高級賓館,都是住中國科學院招待所。大女兒學的是光學儀器專業,畢業時原本被分配到西安光機所,但侯洵堅決不同意,要求重新分配。岳母80歲時住在他家,他就自己用自行車帶岳母到醫院看病。

  幾十年來,侯洵在我國瞬態光學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但對于獲得的榮譽,他總是淡淡地說:“每一項科研成果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侯洵始終認為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應歸功于黨的領導、歸功于集體、歸功于和自己一起奮斗的科技人員和工人同志。他說:“取得一點成績是黨的培養和教育,是組織給了我施展能力的平臺。”

  侯洵經常提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王承書、龔祖同、王淦昌、王大珩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是他們濃烈厚重的家國情懷和無問西東的科學精神,激勵自己向光而行、科技報國。

  侯洵從來都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卻以最平常之心看待成就,既勇于挑戰又保持謙虛,既追求卓越又不忘初心;蛟S這就是他一直堅持的科研之路。■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4年12月刊 人物)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